章(Zhāng)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第40位(旧) / 118位(新)。章姓一般出自于姜姓、妊姓,也因他姓而改姓、因他族而改姓。
出自姜姓
章姓
[1]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,以国名为氏,始祖盖为
姜子牙。据《姓氏辨证》、《
通志·氏族略》、《
元和姓纂》及《
古今姓氏书辨证》等所载,章姓的孕育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鄣城村(现属章丘县),商朝时为鄣国;章姓的诞生地为
豫章(今江西省南昌)。西周初,姜子牙受封于齐,建齐国,是为齐太公。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,后齐太公将鄣国及临近的齐国分封给庶子。春秋时鄣国被齐灭掉,
鄣国的后人以国名“鄣”为氏,因认为国家已不复存在,又去掉表示疆邑的“阝”,成为今天的章姓。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,鄣国灭亡,国人为纪念故国而去邑为章,称为章姓,实乃同宗相残的悲剧。
出自妊姓
为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。据《元和姓纂》记载,妊姓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,始祖为黄帝的长子。又据《左传》说,妊姓出自风姓,是太昊
伏羲氏的后裔。黄帝二十五子,得姓十二,其一为妊,而谢、章、薛、舒、吕、终、泉、毕、过、祝十姓,都是出自最初的妊姓。因此,有章姓推溯起来当然是
5000年前黄帝的后裔,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。
出自他姓改姓
① 汉代章弇原为仇氏者,因避仇而始改之为章姓。
② 元朝人章卿孙原姓刘,因由章姓人抚养长大,也以章为姓。
③ 据《
元史·孝友传》所载,章卿孙,本姓刘,幼为章姓养子,遂姓章。
④ 据《
蒋经国传》所载,蒋经国金屋藏娇,与章姓一胎产下二子,一曰章孝严,一曰章孝慈。
出自他族改姓
① 清满洲人姓氏有章姓,世居大凌河。
② 清满洲八旗姓章佳氏后改为章姓。
③ 明清时云南北胜州副同知姓章,系蒙古人;后来改为单姓章。
④ 当代土家族中原有人以姜加孔或姜加阿寅勒为姓,今蒙古、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。后来也省作单姓章。
齐太公。名尚,字子牙(一说字望),又可称
吕尚、吕望、
姜太公,号太公望,又号太师尚父,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。辅佐文王兴周,帮助武王灭纣,是周朝第一开国功臣。成王时封于齐。后来,姜尚将其支庶封于鄣。春秋时鄣国被同姓的齐国吞并,鄣国子孙耻于同室操戈,就以失国为氏,后去掉邑旁,称章姓。他们尊齐太公为其得姓始祖。
公元前664年,鄣国被其同宗齐国消灭,章姓始散居齐地,如战国时齐(今属山东省)有将领章子。西汉初,有秦将章邯、章平兄弟,其后有豫章(今江西省南
昌)人章文(太公之裔),甘泉(今江苏省扬州)人章赣,匈奴单于近臣章渠,匈奴降汉者章尼,东汉时有扬州(今属江苏省)人章河,这些史实表明,秦汉之际,
章姓已北入蒙古,西入陕西,南及苏、赣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姜太公的后裔,在豫章繁衍成为大族,由此形成了章姓豫章郡望,南北朝时期享誉青史的吴兴章姓即由
此分衍而出。此期有资料表明,河间(今属河北省)之章姓亦发展迅速,后逐渐昌盛并形成了章姓河间郡望。隋唐之际,已有章姓人落籍梓州(治今四川省三台),
而且今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等地均有了章姓人家。五代十国时,已有章姓人落籍福建,如
章仔钧其
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。两宋时,见诸史册之章姓更胜,可谓名家辈出。由于北方动荡,此际章姓迁徙以南方为主,如章父章俞由福建浦城徙江苏苏州,章岷由浦
城徙居江苏镇江,章甫由鄱阳(今江西省波阳)徙居真州(今江苏省仪征),章琰由宁国太平徙润州(今江苏省镇江),章宪由建州浦城迁苏州……。此际,由于章
得象、章惇、章鉴入朝为相,更使得江南之章姓名噪一时。明初,山西章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湖南、湖北、陕西、河北、北京等地。明清
之际,章姓分布更广,并有沿海之章姓迁居台湾,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地。1949年,蒋介石败居台湾,时江西、浙江、福建等地的章姓人随从者甚众。如今,章
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湖北、浙江、江西等省多此姓,上述三省之章姓约占全国汉族章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。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八位的姓氏,
人口较多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。
公元前664年
◇迁徙至山东省
公元前664年,鄣国被其同宗齐国消灭,章姓始散居齐地,如战国时
齐(今属山东省)有将领
章子。
西汉初
◇北入蒙古,西入陕西省,南及江苏省
有秦将
章邯、
章平兄弟,其后有豫章(今江西省南昌)人
章文(太公之裔),甘泉(今江苏省扬州)人章赣,匈奴单于近臣
章渠,匈奴降汉者章尼,东汉时有扬州(今属江苏省)人章河,这些史实表明。秦汉之际,章姓已北入蒙古,西入陕西,南及苏、赣。
南北朝时期
◇江西省、河北省
姜太公的后裔,在豫章(今江西省)繁衍成为大族,由此形成了章姓豫章郡望,南北朝时期享誉青史的吴兴章姓即由此分衍而出。南北朝时期,河间(今属河北省)之章姓亦发展迅速,后逐渐昌盛并形成了章姓河间郡望。
隋唐之际
◇四川省、浙江省、安徽省 有章姓人落籍梓州(治今四川省三台),而且今浙江、安徽等地均有了章姓人家。
五代十国时
◇福建省
有章姓人落籍福建,如章仔钧其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。
两宋时
◇南方地区
章姓更加多了,可谓名家辈出。由于北方动荡,此际章姓迁徙以南方为主,如章父章俞由福建浦城徙
江苏苏州,章岷由浦城徙居江苏镇江,章甫由鄱阳(今江西省波阳)徙居真州(今江苏省仪征),章琰由宁国太平徙润州(今江苏省镇江),章宪由建州浦城迁苏
州……。此际,由于章得象、章敦、章鉴入朝为相,更使得江南之章姓名噪一时。
明朝初年
◇湖南省、湖北省、陕西省、河北省、北京市
山西章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湖南、湖北、陕西、河北、北京等地。
明清之际
◇台湾省、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区
章姓分布更广,并有沿海之章姓迁居台湾,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地。
解放后
◇台湾省、大陆地区
蒋介石败居台湾,江西、浙江、福建等地的章姓人随从者甚众。如今,章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湖北、浙江、江西等省多此姓。
[2]
章邯,秦末名将,投降
项羽后被封为雍王
章得象(978-1048年),北宋宰相,以度量宏廓著称
章惇(1035-1105),北宋
参知政事,
新党重要人物
章学诚(1738-1801),清代史学家
章炳麟(1869-1936)
章士钊(1881-1973),民国教育家
章伯钧(1895-1969),民主人士,著名“右派”
章乃器,实业家,七君子之一,著名“右派”
章文晋(1914-1991),中国前驻美大使
章孝严(现改回跟父姓称
蒋孝严)(1942-)
章孝慈(1942-1996),前台湾
东吴大学校长
章诒和(1942-),安徽枞阳人,章伯钧之女,作家戏曲研究学者、中国民主同盟成员
章申 (1933 2002),江苏省常熟人,著名化学地理学家、1993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郡望
炎帝之后的章姓人共有四个郡望:
武都郡、
京兆郡、
豫章郡、
河间郡。武都郡派生京兆郡和豫章郡,豫章郡衍生河间郡。目前可以见到的都是清一色以河间郡为郡望的,也有不少地方以武都郡为郡望,如浙江温州苍南一带的章姓。实则同出一源。
武都郡
公元前664年,齐国伐鄣。七月,国君胡公祥阵亡,城池失落,鄣国被灭。韅因兄亡邑,不得已逃至梁州定居。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,鄣国的后人本以
国名“鄣”为氏,今国已不复存在,为不忘同宗相残之悲剧、牢记亡国之屈辱,因而去邑为章,自立章姓,谓章韅。章姓自此始也。
梁州(今陕西汉中东),春秋时置武都郡,战国楚置梁州郡。
武都郡梁州乃章姓第一个郡望。
京兆郡
至韅公十八世,秦末大将章邯,任少府,为秦朝的军事支柱。为保秦皇朝安定,征战沙场。但秦二世胡亥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,欲置章邯于死地。章邯不得已弃秦
降楚,归顺项羽。项羽灭了秦国以后,把秦国的土地分为三部分,封立三个王,名叫雍王、塞王、翟王,号称三秦。章邯驻军地雍州,封章邯为雍王,称王于咸阳以
西,建都废丘(今陕西兴平县东南)。
雍州(九州之一。今陕西中部、甘肃东南部及宁夏、青海各一部),汉以前置京兆郡。
京兆郡雍州乃章姓第二个郡望。
豫章郡
章平,章邯之弟,秦末将军,随兄降楚后,仕楚为上大夫,领兵守大散关。刘邦围攻废丘,章邯命章平支援,章平被韩信大败而被俘。赦后迁居豫章。在豫章生息繁衍,人口集聚增多,形成望族。
洪州(今江西南昌),汉置豫章郡,唐以后改洪州。
豫章郡洪州乃章姓第三个郡望。
河间郡
章自得姓,历周、秦、汉,至西晋,有章巖者,韅公三十七世,章平二十世,任兵部尚书,领兵四十万收大散关有功。因功高而封为河间侯,从而在河间形成名门望族。
瀛州(今河北河间),汉有河间郡(或河间国,今河北献县)。
河间郡瀛州乃章姓第四个郡望。
堂号
复生堂:源出宋代章王容,追思怀念其亡母,其挚情感动万物,连枯竹亦复苏,于是章姓遂有“复生”堂号。
此外,章姓的主要堂号还有:“思绮堂”、“莱山堂”、“豫章堂”、“式训堂”、“此洗堂”、“河间堂”、“虚受堂”等。
五、宗族特征
1、章姓人才济济。如《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》收录章姓名人一百三十五例,在一百位以后的姓氏中,独占鳌头。
2、章姓多孝子。唐代章全益人称章孝子,同期章成缅亦称章孝子。宋代章王容,追思怀念其亡母,其挚情感动万物,连枯竹亦复苏,于是章姓遂有复生堂号。元代章卿孙,辗转走访三十八年不怠,终见其母。明代章衡民、清代章藻功、章谦存等均为名载史册之大孝子
相传有三种:
第一种
炎帝神农氏(帝魁)→帝嵬→烈山氏→厉山氏→帝临→帝承→帝真→帝明→帝来→帝哀→帝克→帝榆罔→缙云氏→共工→四岳→吕侯伯夷→珏→发→翻→衍→达→
食我→臧孙→逄公伯陵→逢公→吕氏→太公望→齐候伋→隐→穆鄣子虎(太公三世孙,封於鄣)→靖公(世为齐附庸)→康公→桓公→平公→厉公→世子伟→隐公→
缪公→闵公→懿公→丁公→胡公祥(章韅)
第二种
炎帝神农氏(石年)→临魁→帝承→帝明→帝宜→帝来→帝衷→帝茎→帝戏→榆罔→帝器→祝融→术器→勾龙→垂(共工)→伯夷(四岳)→吕侯壤→吕侯发→吕
侯→吕侯衍→吕侯远→吕侯我食→吕侯孙藏→吕侯伯陵→吕尚→吕级→吕得→鄣处→靖公→康公→植公→平公→厉公→太子伟→定公→隐公→缪公→闵公→懿公→胡
公(祥)(齐人伐而降)→章韅(因失国,去邑为章)
第三种
齐太公历五传至桓公→子雍(受桓公封鄣)→王丕(宜公)→让→景武→无终→嘉→宝庆→遵→懋→裁→琦→成子→莫益→邑→瑞立(因被田齐所灭而去邑为章姓)